你的公園我的家

緣由:

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於2017年1月16日前往木柵公園的樂活草坪區出席「2017臺北市公園生態化發表會」。在活動中瞭解木柵公園在生態化公園結合政府與民間團體齊努力的成果,活動導覽中提到了不少看似淺顯易懂,卻寓意深遠,深入淺出的標語及名詞。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析吧~

#親自實踐-公園生態化運動

以「你的公園我的家」為中心意識,並懷著這樣的理念推動並實踐「公園生態化」的運動。

*「水泥零成長,綠地零損失」- 木柵公園原本採用水泥材質鋪底,後來考慮給生物原本的生長空間,進行拆除,還原濕地原貌。

*「公園分級分區管理」-公園進行分區管理,將公園分為三大區域。

   核心區 將公園內重要的生物棲地圈起,使生物們不受人為干擾。

    緩衝區 核心區外側,人們在此可以進行較低度干擾的活動,如自然觀察、生態教學與研究。

    一般利用區 遠離核心區的地帶,規劃如同現行一般公園,可滿足民眾一般休閒需求,如健康器材的設置,晨間運動的場地等。

*「建立公民參與機制」-除了政府與各大環境保育協會的人力與金錢協助,為了木柵公園的環境,以一般民眾為對象募集志工。不管是幫忙打撈淤泥,還是提供咖啡袋和衣服以製作土堤,都是志工們一起參與的成果。

#推動法規 -《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

現今的公園,成立宗旨和公用,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並沒有將生物的生存環境列入考量,時常大肆破壞再栽種非原生植物,甚至營造過多水泥鋪面,導致台灣的公園總是談不上「生機盎然」。

目前台灣設立的公園缺點大致如下:

一、公園綠地硬鋪面過多、切割破壞棲地。

二、入侵生物氾濫排擠原生物種。

三、過度管理,造成生態系統失衡。

四、公園管理從業人員缺乏生態素養。

五、缺乏跨局處資訊整合與溝通。  

《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已經送入台北市議會,此法案若成功通過,將首次整合各行政部門在環境保護上的權限與責任,成為全國具指標性的行政法規。

透過以上兩大點的分析,相信你對這些艱深難懂的名詞有更深刻的瞭解了吧~ 希望未來的我們,不但可以將此理念融入於生活,更可以把公園視為自己家園的一部分,親自實踐,也讓公園變成"你的公園我的家"!

參考資料來源

台北公園生態化

http://taipei-ecopark.sow.org.tw/

搶救城市森林,推動自然生態公園

https://goo.gl/xpGNmA